煙葉幼苗的移栽和種植,是煙農們經常遇到的事情。但是煙葉移栽和種植密度也是有很多技巧需要註意的,不然煙葉的成活率將會下降很多。今天小編在這裏和你們聊一聊烤煙的移栽方法和密度種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詳細展現吧。
烤煙植株生長的最低溫度為10℃,根系需要9℃以上,從移栽到頂葉成熟,需要大於10℃的活動積溫2500℃左右。春煙的移栽期應在晚霜過後,氣溫穩定在13℃,5〜10厘米的地溫穩定在10℃以上為宜。過早不利於煙株根系的發育,不利於還苗,而且可能受到晚霜的侵害。
山東臨沂地區歷年4月1〜5日的氣溫10℃左右,地溫11℃;上下,4月6〜10日氣溫11℃,地溫多在12℃以上。因此,該區的烤煙移栽適期應是4月中下旬,選擇冷空氣過後的好天氣,足墒搶栽。此期降水量20毫米左右,氣溫和地溫分別達到13℃和14℃以上,溫度及光照等都較有利烤煙幼苗的生長,不易產生早花狀況,還可減少病蟲為害,從而達到“適期早栽,早管,促早發”,使煙葉主要成熟階段提前,提高了煙葉品質,並為培育“二茬煙”爭取了時間,既有利於當季增收,也利於前後作的安排。
半春煙、麥套煙以及夏煙的移栽時間,以早為宜。麥田套栽半春煙,能爭取時間,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麥套半春煙的適期,在麥收前20天左右。
移栽的前一天苗床要灌足起苗水,第二天“挖垛”起苗,垛5〜7厘米見方,輕輕地運到大田,盡量不把垛擠碎或震散,以便提高成活率。栽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平栽法
用犁或耧開一條溝,把比較精細的優質肥料,如餅肥、磷肥、鉀肥、復合肥以及部分搗細後的優質圈雜肥、雞糞等,均勻地撒進溝內,用耘锄或糞耙搂勻蕩、平後栽煙,少覆點土,澆足水後再覆土。
2、壟栽法
用犁開溝,順溝施基肥,覆上兩犁土,扶成大壟後,用耙搂實,高6〜8厘米,把煙栽到壟上,利於防涝抗旱,尤其是夏煙,效果更為明顯。
上述兩法,又有水栽和幹栽之分:水栽時,先澆水,後栽煙。開溝後灌水,趁水尚未滲下時栽煙,水滲下後覆土。水栽法成活率較高,但有時出現板結狀況。幹栽時,先栽煙,後澆水。栽煙前,先按行距開溝施肥,將土與肥料拌勻,扒土裁煙,壅土培垛,略加鎮壓,後澆水。如果開溝澆水,溝,應適當離開煙行以防沖苗或淤苗。栽後覆士1〜2厘米。
移栽方法除上述幾種外,還有半城栽、穴栽、畦栽等,可因地製宜,靈活采用。
烤煙栽植的密度,應根據土壤地力、肥水條件、品種特性等因素確定。以每畝1700棵左右為宜。株高葉大者宜和,株型緊湊者宜密;平原地宜稀,山嶺地宜密;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單作宜稀,間作宜密;大塊地宜稀,零星地宜密;春煙宜稀,夏煙宜密。烤煙栽植方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1、等行距栽植
行距80〜100厘米,株距30-50厘米。
2、大小行栽植
大行距120厘米左右,小行距80厘米左右。此法有利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便於操作管理。上述兩種栽植方式,都應適當擴大行距、縮小株距,兩相鄰行呈三角形交錯栽植。
3、間作套種
烤煙與生長習性不同的作物間作,可以適當加大密度,充分利用光能、地力、
空間和時間。常見的間套作方式如下:
(1)烤煙、地瓜間作:一般是四壟地瓜(甘薯)二壟煙,地瓜壟距80厘米左右;烤煙行距90〜120厘米,株距25〜35厘米,地瓜與煙距離50厘米。管理采收應行走煙行,不要踩踏地瓜壟。
(2)烤煙、花生間作:十壟花生二壟煙,花生行距20〜30厘米,烤煙行距90〜120厘米,株距25〜35厘米,煙與花生的距離35厘米左右。管理采收,不踏花生地。
(3)麥、煙套作:種小麥時留出60厘米左右的套栽行,麥收前20天左右套栽半春煙。選擇矮稈、早熟、高產的小麥品種,加強肥水管理,以緩和爭肥、爭水、爭光的矛盾。
(4)麥、肥、煙間套作:小麥、綠肥間作,壓青套栽烤煙,是彌補春煙不足的有效措施。詳細做法是:種小麥時,采用210厘米的間作條帶,整成大小畦,大畦寬140厘米,種6行小麥,小畦寬70厘米,種2行苕子。5月初,苕子始花時,進行較深翻壓,灌水腐爛,5月中旬(麥收前20天左右)套栽烤煙,行距70厘米(小行),6月上中旬,麥收後顯岀大行,行距為140厘米,在加強烤煙管理(重施磷、鉀肥)的同時,大行內再播種綠豆,待到綠豆盛花期進行翻壓,此時正值8月底,烤煙已基本采收結束,可及時整地,準備秋種。此法以薄地效果顯著。
(5)油、煙復種:一般是秋季種早熟油菜,年後收了油菜移栽烤煙。達到用地養地,擴大餅肥來源,提高烤煙產量和品質的目的。
以上便是香煙網小編為大家展現的對于煙葉移栽需要註意什麼 煙葉移栽方法和密度種植技巧展現的相關內容,大家看完之後是不是對於煙葉種植的相關信息更加了解呢,想要了解另外內容恭迎點擊:煙葉種植采收過程需要註意什麼 煙葉種植生產的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