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11月27日,中國控煙協會召開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征求意見專家座談會,來自公共衛生、醫學、法律、高校、控煙屆的專家學者及媒體匯聚,就“草案二次審議稿”展開討論,並就公共場所控煙部分提出了修改建議。專家們呼籲,將“公共場所控製吸煙”修改為“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煙”,“控”與“禁”一字之差,彰顯國家控煙履約和保護人民健康的責任擔當,也便於實施中操作執行。並呼籲應明示煙草製品包裝應當印製帶有說明吸煙有害健康的文字和圖形警示。既符合《公約》要求,又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控煙舉措。
對於這個提議相信很多人和筆者一樣的感覺,太過極端了,可行性不大。吸煙有害健康,這點不可否認,但吸煙與否是各人的一種選擇,只要不影響到他人,別人無權幹涉。而且我們也不能單單只看到煙草不好的一面,也要正視煙草工業對我們國家所做出的貢獻,就拿2017年來說,煙草工業達成稅利11145.1億元,同比增長3.24%,同時,2017年達成煙農種煙總收入565億元,達成煙葉稅110億元,煙農戶均種煙收入4.91萬元,同比增加0.19萬元。測算煙農增加非煙收入148億元,有效促進了煙農增收,積極拓寬煙農增收渠道。煙草工業在其快速擴展的同時也不忘回饋社會,承擔社會責任。全面大力的開展扶貧工作,使另外的人們脫貧致富,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煙草工業在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為社會貢獻着自己的力量,這些是大家有目共睹,也是得到了國家和社會各界肯定的。
如今一些專家出此提議,想要讓“控煙”完完全全的變成了“禁煙”,那麼如此龐大的煙民人群長久以來養成的吸煙的習慣問題該如何一時間解決?這樣極端的做法有沒有可能造成社會的不穩定?這些難道都不用考慮嗎?就是非煙民也有些看不過去,如此的打壓,這不是否定了煙草所做出的貢獻嗎?更何況如今各地都在大力的推進文明吸煙建設。多地公共場所可見吸煙亭、吸煙區,都在為文明吸煙建設出謀劃策。社會各界是不是也要給控煙工作多一點的時間,更人性化的解決好煙民吸煙的問題,更智能的解決二手煙對人們的危害,更理性的對待控煙工作,讓煙民與非煙民和諧相處,讓控煙疏堵結合,萬萬不可一刀切,那必將後患無窮,違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