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香煙網 > 煙草信息 >

探究政策幹預行為幹預及藥物幹預對戒煙效果的不同影響

來源: 中國煙草網 時間:2023-05-23 01:46:44 通話版
       戒煙可改善診斷為早期肺癌後患者的預後結果,對現存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是有益的。研究資料顯示,早期肺癌患者如停止吸煙,與繼續吸煙者相比,可將5年生存率提高達2倍。另外,肺癌患者的術後並發癥與戒煙時限等相關。有證據表明,術前吸煙幹預行為的幫助和供應尼古丁替代療法增加短期戒煙,可以減少術後並發癥。但最優的術前幹預強度仍然未知。本文將從政策幹預、行為幹預以及藥物幹預三方面來闡述其對戒煙的影響。

1、政策幹預

       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國家吸煙的流行程度不同,決策者需要通過評估煙草控製政策的影響來設置優先權和能使吸煙率下降的目標。現在,許多國家通過長期實行減少吸煙的相關政策使吸煙率下降,而其他一些國家吸煙率則不斷升高。wilson等的研究發現煙草控製政策的製定對吸煙率的減少是至關重要。對於其中一些政策,他們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些幹預措施可以減少一般人群的吸煙率。但也發現政策幹預能顯著減少初始吸煙者的人數,而對戒煙的影響並不是特別顯著。另外,他們發現政策幹預的影響力的可能影響因素包括政策的力度和執法水平,各地政策實施的推進;煙草控製的底層環境;對煙草工業的戰略活動抑製政策和項目的影響等,但這些因素的詳細的影響程度還尚待研究。《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製框架公約》建議政府實施全面的國家煙草控製戰略,其中應包括供應煙草依賴性的治療,包括咨詢效勞和有效的戒煙藥物。

2、行為幹預
1) 護理幹預:劉紅麗等探討護理幹預對肺癌吸煙患者戒煙效果的影響研究中將65例肺癌吸煙患者按入院先後順序分為幹預組(33例)和對照組(32例),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給予常規健康教育,幹預組在此基礎上製訂有針對性的戒煙教育計劃,並進行戒煙藥物幹預,出院後每周隨訪1次,通過話機隨訪進行為期6個月的戒煙幹預。結果幹預3個月、6個月後幹預組患者的戒煙率均高於對照組,差異具有分析學意義(P<0.01)。從而得出持續的護理幹預能提高肺癌吸煙患者的戒煙效果,降低復吸率。

2)保健專業醫生的建議:醫生的建議能幫助吸煙者戒煙,不同程度的建議對戒煙率的影響不同。stead等人的研究發現,當醫生供應簡短的戒煙建議時,能增加抽煙者成功戒煙的可能性,保持12個月不抽煙;更密集的建議可使戒煙率略微提高。在供應建議後再供應後續幫助也會使戒煙率略有增加。但簡單的建議對戒煙率的影響很小。假設一個無任何幫助的吸煙者的戒煙率為2%~3%,一個簡短的建議幹預可以進一步使戒煙率提高1% ~3%。

3、藥物幹預

       國際公認的戒煙藥物有7種,包括5種尼古丁替代製劑、安非他酮緩釋劑和伐尼克蘭。藥物治療已被證明在隨機試驗能有效地幫助吸煙者戒煙,和大多數其他臨床治療或幹預措施相比,是一個可改善健康的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一個國際性的研究發現,吸煙者借助處方藥或尼古丁貼片戒煙成功率更高,藥物幹預可將戒煙成功率提升6倍。

4、結論

       政策幹預對全球煙草的控製有一定效果,能減少一般人群的吸煙率,減少初始吸煙人數,但對戒煙率的提高作用甚微;行為幹預對戒煙成功率的影響比政策幹預大,其中護理幹預比保健醫生的建議幹預對戒煙更有效;藥物幹預能有效幫助吸煙者戒煙,與其他幹預措施相比是最有效的,但其安全性有待證實。另外,行為幹預對戒煙復發的影響較小,能顯著降低戒煙復發率,而藥物幹預對復發的影響較大。